基于坡面不同植被措施下多场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植被、降雨及下垫面等因素对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的不同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
1)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的3个**重要因子,其次分别为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植被生长阶段和坡度;
3)植被覆盖度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次降雨泥沙总量**重要的两个因子,降雨历时对泥沙总量的影响作用**小。
利用由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水装置和位于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组成的试验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上方汇水对黄土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及侵蚀产沙量的影响。
【结果】当坡面接受上方汇水后,各侵蚀方式演变速度明显加快,侵蚀产沙量迅速增大,且坡面侵蚀产沙增加幅度随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坡度和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量和上方汇水引起的坡下方的净侵蚀产沙量,均随坡面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受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面侵蚀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坡面汇水引起的净侵蚀产沙量占总侵蚀产沙量的15.36%-78.15%。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量与上方汇水流量呈幂函数关系。
【结论】坡面上方汇水强度对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和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若能有效控制坡面上方汇水,将可有效减少坡面侵蚀产沙量,抑制沟蚀的发生和发展。
技术参数
有效降雨面积:1㎡以上可定制
降雨高度:可定制
雨强连续变化范围:20-240mm/h
降雨均匀度系数:>0.8
雨滴大小调控范围:标配1.7~2.8mm(可定制)
降雨历时:任意
降雨测量精度:0.01mm/h
降雨调节精度:标准7mm/h(特殊要求可定)
设计使用寿命:20年
存储容量:可存储1000小时降雨雨强测量数据
调节时间:<30s
稳态误差:<5%
控制降雨雨强变化范围:**连续降雨时间99999秒
雨量筒承雨口内径:Φ200mm
雨量筒分辨率:0.1、0.2mm
传感器工作方式:有线
通讯方式:RS232
降雨阀门控制:4~20mA DC
使用寿命:>10年
